同城上门空降平台,免费月抛群,空降24小时服务免费,qq二维码150叫小妹

当前位置: 首页>强国复兴有我

262022-0920:30— 分享 —
中国这十年·中国故事|云南: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

来源:新华网

  新华社昆明9月26日电 题:云南: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

  新华社记者王长山 李怀岩 郑博非 赵珮然

  从?;さ峤鹚亢锏轿炭兹竿=ㄋ缯?,从亚洲象北上南归到上亿蝴蝶大爆发……十年来,云南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群数量增长、分布区增加和扩大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不断上演。

  有“动植物王国”“物种基因库”美誉的云南,国土面积占全国4.1%,各大类群生物物种数接近或超过全国同类物种数的一半,有许多物种只分布于云南。

  数据显示,云南亚洲象数量增至360多头,滇金丝猴增至3800只左右,绿孔雀、白眉长臂猿等旗舰物种也实现稳定增长;“植物大熊猫”华盖木等30种极小种群植物,得到就地?;ぁ⑶ǖ乇;せ蚍庇毓榈惹谰刃员;?,脱离灭绝威胁。

 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里的滇金丝猴(2021年3月16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

  公众参与

  今年6月,云南金平县红河蝴蝶谷的蝴蝶进入爆发期,爆发总数达1亿只以上,漫天飞舞的蝴蝶形成举世罕见的季节性景观。

  为了?;ふ庖徽涔缶肮?,金平县出台了蝴蝶谷?;す芾硖趵?,邀请业内专家学者来到蝴蝶谷进行科考调查,研究生物多样性相关?;ご胧?,组织编写蝴蝶?;た破斩廖铮煤⒆用谴有【褪髁⒈;ど锒嘌缘囊馐丁?/p>

  马鞍底乡村民自发成立了七彩蝴蝶专业合作社。从事蝴蝶饲养工作的村民吴自文表示,蝴蝶是大自然赐予的礼物,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蝴蝶?;ぶ?,蝴蝶种类越来越多。

  在普洱市江城县康平镇曼克老村,村民刁发兴的任务是监测、追踪和观察象群?!按笙竽芨惺艿饺说纳埔?,所以现在跟人比较近也不会害怕?!钡蠓⑿怂?。在江城县,跟他一样的大象监测员共有10人。

  亚洲象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一处村庄觅食(2022年8月1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

  60多岁的迪庆州塔城镇响古箐村村民余小德每天早上8点多上山,下午4点多下山,和山中的滇金丝猴成了“朋友”,清楚地记得每只猴子的名字和叫声。曾是猎人的他,如今是生态护林员兼护猴员。

  余小德说,村民以前以打猎、伐木为生,对栖息环境的破坏使猴群数量减少。为拯救濒危的滇金丝猴,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?;び胫鼙呔用竦纳娣⒄瓜嘟岷希俳峤鹚亢镏秩夯指葱栽龀?。

  “保护区建设之初,滇金丝猴种群数量不足500只。”他说,如今分布在?;で牡峤鹚亢镉?300余只。

  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?;で谂纳愕牡峤鹚亢铮?022年3月1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

  仅在响古箐村,就有几十名护林员守护着山林。种地加上护林员的收入,解决了他们的增收问题。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介绍,全省实聘生态护林员18.3万人,建立了亚洲象、绿孔雀、滇金丝猴、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等旗舰物种的常态化监测体系。

  守护栖息地

 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曹永恒说,云南致力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?;さ靥逑?。十年来,全省90%的典型生态系统、80%的重点?;ひ吧参镂镏值玫接行П;?。

  数据显示,云南共有各类自然?;さ?62个,?;っ婊既∶婊?4.32%,努力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、自然?;で?、自然公园为补充的?;さ丶芄埂?/p>

  在珍稀濒危植物华盖木的故乡,自然?;さ赝ü偷乇;?,成功拯救了这一被称为“植物大熊猫”的濒危树种。

  据西畴县国家级自然?;で芑し志志殖の獯斫樯埽捎诔墒熘肿由?、天然更新能力低,华盖木种群繁衍能力微弱。此前调查野生华盖木只有52株,因此需人工引种栽培,成活后再移栽回原生地。

  十年来,通过开展华盖木人工异株授粉工作,当地已将数百株华盖木植株移栽回原生地。

  作为中国唯一的本土原生孔雀,绿孔雀分布于云南西部,种群数量约600只,属于极度濒危物种。其中,约300只绿孔雀生活在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?;で?。

  由于双柏与新平界河上的水电站项目可能会影响到绿孔雀栖息地,2020年12月31日,遵循环境资源?;さ南喙胤桑颇鲜「呒度嗣穹ㄔ憾笈芯觯憾月炭兹钙芟⒌乜赡茉斐芍卮蠓缦盏年┤鹘患端缯窘ㄉ柘钅苛⒓赐9?。这起案件的审理,以“?;び畔?、预防为主”理念保住了绿孔雀赖以生存的家园。

  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(英国)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·桑顿表示,云南绿孔雀案是一个标志性案例,对全球具有示范意义。

  生命共同体

  作为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?;ず托薷聪钅浚罄矶K食晌颇仙锒嘌员;さ闹匾越鹗?。

  海菜花是大理白族“海菜芋头汤”的主料,曾遍布洱海水面。海菜花生长需要优良的水质,浑浊的水体环境和水质富营养化都会限制海菜花的生存。

  然而,因环湖人口增长、污染增多等问题,洱海里一度见不到海菜花。从小生长在洱海湖边的葭蓬村村民王丰,在家中小池塘里种了几株海菜花,希望可以留下它们的踪迹。

  为留住洱海碧波荡漾的美景,“十三五”期间,大理累计投入329.8亿元治理洱海,腾退近岸土地1029亩,建设了环湖生态廊道和湖滨缓冲带……

  近年来,洱海主要水质逐步向好,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,海菜花重归洱海。如今,王丰常在家门口,看着洱海清澈的湖水,向游客讲起海菜花的故事。

在洱海中开放的海菜花(2020年5月31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

  在西双版纳,一些一度难觅的传统傣药材也回归自然。长期以来,几乎每一个傣族村寨都会?;ひ黄戳?,林里就是一个长满傣药材的生物多样性群落。

  “朱蕉可以治胃痛、海船能清火解毒……”曼点村村民岩叫说,村民们通过林下种植传统傣药提高收入,?;ど值幕愿吡恕?/p>

  2021年,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、全球环境基金等组织的参与和推动下,西双版纳开展“建立和实施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国家框架”试点,将傣医药进行推广应用,在加强生物遗传资源利用与惠益分享方面做出了探索与实践。

  目前,西双版纳森林覆盖率达81.3%?!坝辛植庞兴?,有水才有田,有田才有粮,有粮才有人?!闭饩湓诘钡亓鞔难栌铮故妥抛钗铀氐娜擞胱匀缓托彻采砟?。(视频记者:孙敏 王安浩维)